来源_辉通财税 发文日期_2023年12月30日
房产税是怎样申报的?
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修订《广东省税务系统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实施办法》的公告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进一步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更好保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根据《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税务总局令第41号公布,税务总局令第50号、53号修正),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对《广东省税务系统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实施办法》作如下修订: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的部署和要求,规范全省各级税务机关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工作,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保障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税务总局令第41号公布,税务总局令第50号、第53号修正)、《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粤府令第277号公布)等规定,结合全省税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二、将第四条修改为:“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坚持科学、民主、公开、统一的原则,遵循本办法规定的制定规则和制定程序。”三、第四条增加一款:“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涉及税务执法标准的,应当加强区域协同,推进区域税务执法标准统一。”四、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各级税务机关从事纳税服务和政策法规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以下统称纳税服务部门、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对税务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包括权益性审核、合法性审核、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合规性评估。其中纳税服务部门负责权益性审核;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合法性审核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合规性评估。未经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办公室不予核稿,制定机关负责人不予签发。”五、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起草部门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一)是否违反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二)是否违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标准;(三)是否违反影响生产经营成本标准;(四)是否违反影响生产经营行为标准;(五)是否存在其他排除、限制竞争的情形。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税务规范性文件送审稿,不得提交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六、将第二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起草税务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听取基层税务机关意见。起草与税务行政相对人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税务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听取税务行政相对人代表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起草部门可以邀请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共同听取意见。”七、将第三十条第一款修改为:“税务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应当由起草部门负责人签署后,依次送交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将第二款修改为:“送审稿内容涉及征管业务及其工作流程的,应当于送交审查前会签征管科技部门;涉及其他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的,应当于送交审查前会签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未按规定会签的,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不予审查。”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二条:“纳税服务部门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权益性审核:(一)是否无法律法规依据减损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或者增加其义务,主要涉及业务办理环节、报送资料、管理事项等方面;(二)是否存在泄露税务行政相对人税费保密信息风险。对审核中发现的明显不适当的规定,纳税服务部门可以提出删除或者修改的建议。纳税服务部门审核过程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相关各方意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三条:“纳税服务部门进行权益性审核,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审核意见:(一)认为送审稿不存在无法律法规依据减损税务行政相对人权益或者增加其负担的情形的,提出审核通过意见。(二)认为送审稿减损税务行政相对人权益或者增加其负担的理由不充分,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并退回起草部门。”十、将第三十六条改为第三十八条,修改为:“除为了预防、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或者执行上级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需要立即制定实施税务规范性文件外,政策法规部门和纳税服务部门审查时间一般分别不少于5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十一、将第三十八条改为第四十条,修改为:“税务机关牵头与其他机关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省以下税务机关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起草涉及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将文件送审稿或者会签文本送交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经其他机关会签后,文件内容有实质性变动的,起草部门应当重新送交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其他机关牵头与税务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参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十二、将第三十九条改为第四十一条,修改为:“送审稿经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通过后,由起草部门提请局务会议或者局长办公会议集体审议,重要规范性文件提请局党委会审议。”十三、将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制定机关的起草部门、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应当及时跟踪了解税务规范性文件的施行情况。”十四、将第四十五条改为第四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制定机关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报送备案税务规范性文件时,由上一级税务机关政策法规部门和纳税服务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审查。”第二款修改为:“上一级税务机关的政策法规部门具体负责税务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合法性审核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合规性评估,会同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督促整改和考核工作;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税务规范性文件权益性审核工作;业务主管部门承担其职能范围内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一般应在收到备案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向政策法规部门送交审查意见。”十五、将第四十七条改为第四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上一级税务机关对报送备案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就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所列事项进行审查。”此外,对条文顺序和个别文字作相应调整和修改。本公告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税务系统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实施办法》根据本公告作相应修订,重新公布。特此公告。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2022年11月1日广东省税务系统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的部署和要求,规范全省各级税务机关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工作,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保障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税务总局令第41号公布,税务总局令第50号、第53号修正)、《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粤府令第277号公布)等规定,结合全省税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税务规范性文件,是指县以上税务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规定程序制定并发布的,影响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在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在一定期限内反复适用的文件。税务机关牵头与其他单位联合制定、使用税务机关文号的税务规范性文件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县税务机关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或者省以上税务机关税务规范性文件的明确授权;没有授权又确需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的,应当提请上一级税务机关制定。各级税务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和临时性机构,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第四条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坚持科学、民主、公开、统一的原则,遵循本办法规定的制定规则和制定程序。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涉及税务执法标准的,应当加强区域协同,推进区域税务执法标准统一。第五条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有序推进税务规范性文件信息化建设,对税务规范性文件各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第二章税务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和内容第六条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得超越本税务机关的职权范围。第七条税务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税收开征、停征、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事项,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其他不得由税务规范性文件设定的事项。第八条没有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和命令依据的,税务规范性文件不得作出减损税务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定,不得增加税务机关权力或者减少税务机关法定职责。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一)在转发上级文件时,提出的具体实施措施或者补充意见对税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构成影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二)对下级税务机关有关特定税务行政相对人的特定事项如何适用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或者税务规范性文件的请示所作的批复,需要普遍适用的;(三)在上级文件规定的基础上,以正式公文形式制发的各类工作规程、办事流程、办事指南等,进一步明确或者细化税务行政相对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提交的材料、遵守的程序等事项,需要普遍适用的;(四)其他对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构成影响,在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在一定期限内反复适用的文件。第十条制定的文件只包含下列内容的,不纳入税务规范性文件管理:(一)原文转发上级机关制发的文件;(二)不涉及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内部具体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三)针对具体对象的公告及行政处理、处罚决定;(四)减免税、行政许可等事项的核准、审批以及对具体事项的批复;(五)公示办事时间、地点、电话等事项的便民通告;(六)仅对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已有内容进行摘录或者汇编;(七)宣传、教育、监察、人事、财务等文件;(八)其他不纳入税务规范性文件管理的文件。第三章制定规则第十一条税务规范性文件可以使用“办法”“规定”“规程”“规则”等名称,但是不得称“条例”“实施细则”“通知”“批复”等。第十二条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需要,明确制定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和主体、权利义务、具体规范、操作程序、施行日期或者有效期限等事项。第十三条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做到内容具体、明确,内在逻辑严密,语言规范、简洁、准确,避免产生歧义,具有可操作性。第十四条税务规范性文件可以采用条文式或者段落式表述。采用条文式表述的税务规范性文件,需要分章、节、条、款、项、目的,章、节应当有标题,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序号;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第十五条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与本机关制定的其他税务规范性文件衔接,拟被该文件废止的文件名称、文号以及条款应当明确列举。同一事项已有税务规范性文件作出规定并不作改变的,原则上不应重复作出规定。同一事项已由多个税务规范性文件作出规定的,起草同类文件时,应当对有关文件进行归并、整合。第十六条税务规范性文件不得含有秘密事项,不得在税务规范性文件及其政策解读中引用涉密文件和不予公开、依申请公开文件的内容、标题及文号。第十七条对于涉及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内容,应当由税务规范性文件规定,不得仅在其政策解读中表述。第十八条上级税务机关需要下级税务机关对税务规范性文件细化具体操作规定的,可以授权下级税务机关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被授权税务机关不得将被授予的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第十九条税务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负责解释。制定机关不得将税务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授予本级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下级税务机关。税务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释:(一)税务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二)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依据的。下级税务机关在适用上级税务机关制定的税务规范性文件时认为存在本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提请制定机关解释。第二十条税务规范性文件不得溯及既往,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和利益而作出的特别规定除外。第二十一条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并载明具体施行日期。税务规范性文件发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执行的,可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机关决定配套实施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其施行日期需要与前述文件保持一致的,不受本条第一款、第二款时限规定的限制。第二十二条税务规范性文件除需要长期执行的外,一般应当载明有效期。上级规范性文件已载明有效期的,配套实施的税务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应与其保持一致;暂行、试行的税务规范性文件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不超过3年。第四章制定程序第二十三条税务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决定、发布等环节。第二十四条税务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内容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的,由制定机关负责人指定牵头起草部门。第二十五条各级税务机关从事纳税服务和政策法规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以下统称纳税服务部门、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对税务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包括权益性审核、合法性审核、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合规性评估。其中纳税服务部门负责权益性审核;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合法性审核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合规性评估。未经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办公室不予核稿,制定机关负责人不予签发。第二十六条起草部门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一)是否违反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二)是否违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标准;(三)是否违反影响生产经营成本标准;(四)是否违反影响生产经营行为标准;(五)是否存在其他排除、限制竞争的情形。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税务规范性文件送审稿,不得提交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第二十七条起草部门应当认真评估论证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以及预期效果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可以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论证。第二十八条起草税务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听取基层税务机关意见。起草与税务行政相对人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税务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听取税务行政相对人代表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起草部门可以邀请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共同听取意见。税务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其他单位的,应当充分征求其他单位意见。第二十九条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对涉及税务行政相对人切身利益或者对其权利义务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税务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在征求本单位内部意见且无原则性分歧后,形成税务规范性文件草案,在税务机关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起草部门除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征求公众意见外,还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和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第三十条税务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应当由起草部门负责人签署后,依次送交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送审稿内容涉及征管业务及其工作流程的,应当于送交审查前会签征管科技部门;涉及其他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的,应当于送交审查前会签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未按规定会签的,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不予审查。第三十一条起草部门将送审稿送交审查时,应当一并提供下列材料:(一)起草说明,包括制定目的、制定依据、必要性与可行性、起草过程、征求意见以及采纳情况、对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和利益可能产生影响的评估情况、施行日期的说明、相关文件衔接处理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二)税务规范性文件解读稿,包括文件出台的背景、意义,文件内容的重点、理解的难点、必要的举例说明和落实的措施要求等;(三)作为制定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税务规范性文件纸质或者电子文本;(四)会签单位意见以及采纳情况;(五)公平竞争审查的相关材料;(六)其他相关材料。第三十二条纳税服务部门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权益性审核:(一)是否无法律法规依据减损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或者增加其义务,主要涉及业务办理环节、报送资料、管理事项等方面;(二)是否存在泄露税务行政相对人税费保密信息风险。对审核中发现的明显不适当的规定,纳税服务部门可以提出删除或者修改的建议。纳税服务部门审核过程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相关各方意见。第三十三条纳税服务部门进行权益性审核,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审核意见:(一)认为送审稿不存在无法律法规依据减损税务行政相对人权益或者增加其负担的情形的,提出审核通过意见。(二)认为送审稿减损税务行政相对人权益或者增加其负担的理由不充分,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并退回起草部门。第三十四条政策法规部门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核:(一)是否超越法定权限;(二)是否具有法定依据;(三)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四)是否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其他不得由税务规范性文件设定的事项;(五)是否违法、违规减损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或者违法、违规增加其义务;(六)是否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制定规则或者程序;(七)是否与本机关制定的其他税务规范性文件进行衔接。对审核中发现的明显不适当的规定,政策法规部门可以提出删除或者修改的建议。政策法规部门审核过程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相关各方意见。第三十五条政策法规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核,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审核意见:(一)认为送审稿没有问题或者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提出审核通过意见;(二)认为起草部门应当补充征求意见,或者对重大分歧意见没有合理说明的,退回起草部门补充征求意见或者作出进一步说明;(三)认为送审稿存在问题,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后,退回起草部门。第三十六条政策法规部门应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以下内容对送审稿进行合规性评估:(一)最惠国待遇原则;(二)国民待遇原则;(三)透明度原则;(四)有关补贴的规定;(五)其他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第三十七条政策法规部门进行合规性评估,根据不同情况提出评估意见:(一)认为送审稿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提出无异议评估意见;(二)认为送审稿可能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的,向起草部门作出风险提示;(三)认为送审稿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必然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的,向起草部门作出风险提示,并提出修改的意见和理由。第三十八条除为了预防、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或者执行上级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需要立即制定实施税务规范性文件外,政策法规部门和纳税服务部门审查时间一般分别不少于5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第三十九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探索建立专家协助审查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和有关专家作用。第四十条税务机关牵头与其他机关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省以下税务机关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起草涉及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将文件送审稿或者会签文本送交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经其他机关会签后,文件内容有实质性变动的,起草部门应当重新送交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其他机关牵头与税务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参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第四十一条送审稿经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审查通过后,由起草部门提请局务会议或者局长办公会议集体审议,重要规范性文件提请局党委会审议。第四十二条送审稿经审议通过,按公文处理程序报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负责人签发。第四十三条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以公告形式发布;未以公告形式发布的,不得作为税务机关执法依据。制定机关应当自税务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在本级税务机关门户网站刊登税务规范性文件及其政策解读。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所在地人民对公布载体有其他规定的,一并遵照执行。第四十四条制定机关的起草部门、纳税服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应当及时跟踪了解税务规范性文件的施行情况。对实施机关或者税务行政相对人反映存在问题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并及时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第五章备案审查第四十五条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备案审查,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第四十六条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报送备案,并抄送制定机关所在地本级人民。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报送备案,应提交以下材料电子文本:(一)税务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表;(二)税务规范性文件;(三)起草说明;(四)税务规范性文件解读稿。对未报送备案或者不按时报送备案的,上一级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制定机关限期报送;逾期仍不报送的,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第四十七条制定机关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报送备案税务规范性文件时,由上一级税务机关政策法规部门和纳税服务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审查。上一级税务机关的政策法规部门具体负责税务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合法性审核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合规性评估,会同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督促整改和考核工作;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税务规范性文件权益性审核工作;业务主管部门承担其职能范围内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一般应在收到备案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向政策法规部门送交审查意见。第四十八条报送备案的税务规范性文件资料齐全的,上一级税务机关政策法规部门予以备案登记;资料不齐全的,通知制定机关在5个工作日内补充报送。第四十九条上一级税务机关对报送备案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应当就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所列事项进行审查。上一级税务机关对报送备案的税务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时,可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需要了解相关情况的,可以要求制定机关提交情况说明或者补充材料。第五十条上一级税务机关审查发现报送备案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存在问题需要纠正或者补正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在规定的时限内纠正或者补正。制定机关应当按期纠正或者补正,并于规定时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将处理情况报告上一级税务机关。第六章文件清理第五十一条制定机关应当及时对税务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形成文件清理长效机制。清理采取日常清理和集中清理相结合的方法。第五十二条日常清理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立法变化以及税务工作发展需要,对税务规范性文件进行及时清理。税务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税务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认为需要继续执行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制发。第五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应当进行集中清理:(一)上级机关部署的;(二)新的法律、法规颁布或者法律、法规进行重大修改,对税务执法产生普遍影响的。第五十四条集中清理由政策法规部门负责牵头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分工负责。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列出需要清理的税务规范性文件目录,并提出清理意见;政策法规部门应当对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的文件目录以及清理意见进行汇总、审查后,提请集体讨论决定。清理过程中,业务主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应当听取有关各方意见。第五十五条对清理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分类处理:(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宣布失效:1.调整对象灭失;2.不需要继续执行的。(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宣布废止:1.违反上位法规定的;2.已被新的规定替代的;3.明显不适应现实需要的。(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修改:1.与本机关税务规范性文件相矛盾的;2.与本机关税务规范性文件相重复的;3.存在漏洞或者难以执行的。税务规范性文件部分内容被修改的,应当全文发布修改后的税务规范性文件。税务规范性文件部分内容被修改或者废止的,应当对同类文件进行归并、整合。第五十六条制定机关应当及时发布日常清理结果;在集中清理结束后,应当统一发布失效、废止的税务规范性文件目录。上级税务机关发布清理结果后,下级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对本机关制定的税务规范性文件相应进行清理。第七章附则第五十七条税务行政相对人认为税务规范性文件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税务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或者其上一级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审查的建议,制定机关或者其上一级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及时研究处理。第五十八条各级税务机关负有督察内审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对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工作的监督。第五十九条本办法所称税务行政相对人包括纳税人、缴费人、扣缴义务人以及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第六十条本办法中的期限未注明工作日的,均为自然日。第六十一条本办法由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负责解释。第六十二条本办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编辑推荐: 活动说明:此抽奖活动会随机抽选幸运用户,并非所有人可见。参与后优惠券仅限48小时内使用。厦门明确申报缴纳2021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
202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正在进行中,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程序你了解了吗?网校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起看看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程序1.填写纳税申报表并附送相关材料纳税人于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以财务报表为基础,自行进行税收纳税调整并填写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纳税申报。2.税务机关受理申请,并审核所报送材料(1)主管税务机关接到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表或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后,经审核其名称、电话、地址、银行账号等基本资料后,若发现应由主管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有变化的,将要求纳税人提供变更依据;如变更内容属其他部门管理范围的,则将敦促纳税人到相关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并将变更依据复印件移交主管税务机关。(2)主管税务机关对申报内容进行审核,主要审核税目、税率和计税依据填写是否完整、正确,税额计算是否准确,附送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进行纳税调整等。审核中如发现纳税人的申报有计算错误或有漏项,将及时通知纳税人进行调整、补充、修改或限期重新申报。纳税人应按税务机关的通知作出相应的修正。(3)主管税务机关经审核确认无误后,确定企业当年度应纳所得税额及应当补缴的企业所得税款,或者对多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加以退还或抵顶下年度企业所得税。3.主动纠正申报错误纳税人于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办理了年度纳税申报后,如果发现申报出现了错误,根据《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纳税人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后,在汇缴期内税务机关检查之前自行检查发现申报不实的,可以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向税务机关主动申报纠正错误,税务机关据此调整其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及应补、应退税额。4.结清税款纳税人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及应补、应退税额,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清缴税款。纳税人预缴的税款少于全年应缴税款的,在5月底以前将应补缴的税款缴入国库;预缴税款超过全年应缴税款的,办理抵顶或退税手续。5.办理延期缴纳税款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纳税人因有下列特殊困难:(1)水、火、风、雷、海潮、地震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者可供纳税的现金、支票以及其他财产等遭遇偷盗、抢劫等意外事故,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纳税人应提供灾情报告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事故证明。(2)因国家调整经济政策的直接影响,或者短期货款拖欠,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应提供有关政策调整的依据或提供货款拖欠情况证明和货款拖欠方不能按期付款的证明材料。■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缴纳税款期限届满前(一般各地主管税务机关均规定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5日内提出,具体请参见各地税务局的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报送下列材料: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当期货币资金余额情况及所有银行存款账户的对账单、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支出预算等。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或者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税务机关将在自收到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若不被批准,从缴纳税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纳税人将被加收滞纳金。更多财税新政请关注会计实务财经法规库,如何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一课搞定汇算清缴前瞻筹备、政策定位、优惠申请、报表填写,通过案例分析熟练掌握汇算清缴方法,从零起步,攻破汇算清缴难点问题。更多汇算清缴知识,欢迎关注正保会计网校会计实务汇算清缴专题,相关标签: 划重点!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新政,一图看懂
企业的往来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购销往来帐,另一种是其他往来帐。顾名思义,购销往来是指企业购销业务引起的债权债务,他们是通过 应付帐款 、 预付帐款 和 应收帐款 、 预收帐款 科目核算的。除购销往来业务以外的其他债权债务的核算,被记入其他往来帐中,也就是通过 其他应收款 和 其他应付款 科目核算。企业正常往来帐的核算内容应是体现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和债务的多少,是不应该存在税收问题的,那么问题出现在那里呢? (一)增值税 在企业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业务,企业出售货物,产品已经发出,货款也已经收到,帐务处理如下:借 银行存款,贷 应收帐款,应收帐款出现贷方余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企业没有开出销项发票。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已经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二是已经收取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可以根据以下不同的情况确定:(1)采取直接收款销售方式,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2)采取预收货款、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的当天。(3)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4)将货物交给他人代销,为收到受托人送交的代销清单当天。(5)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按照规定应当增收增值税的,为货物移送的当天。(6)将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经营者,将货物分给股东或者投资者的,均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按照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必须按照上述规定的时限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提前或滞后。企业正确的帐务处理应该是这样的,企业在收取货款时,将发票开出,根据发票金额做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企业在收取货款的当期就应该正确核算该项业务的应纳增值税额。因为我国的税收核算方式主要是以票记税,只要企业开出销货发票,就要计入收入帐,计算并向税务机关申报应交纳的增值税额,而且必须上缴该税额。所以尽管税法中已经对纳税义务时间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发票在企业手中,开不开发票,何时开发票企业能够自行灵活掌握,这就涉及到企业纳不纳税,何时纳税的问题。有些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交不起税,就从发票上做文章,拖延开具发票的时间,甚至有的为了躲避税收,对一些销售业务根本不开发票,销售货款长期挂在往来帐中。甚至有的销售业务通过现金结算的,货款不存入银行帐面。而是作为帐外资金管理,这样的事件并不罕见。谁能说得清这样的企业到底有多少?涉及的税额到底有多大呢?很多行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它不仅仅只会影响到增值税的正确核算和征收,同样影响了不同行业不同税种的税收工作。例如,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等等。这样的问题如若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我们的税法不就成了一纸空文?它所造成的损失也是无以计量的。 (二)企业所得税。 我国的税款征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等。各种征收方式与企业的会计核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企业的发票管理是税收工作的重点。因为多种税种的税基都是发票上的销货金额,它也是税务部门查补税额的主要依据,如果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发票管理没有采取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那么我们的财政将有大量的税收流失,这也不能不说是税务管理的一个重大失误。企业常发生这样的业务,销售货物给体经营者,取得的是现金收入,购买方不要发票。帐务处理是这样的,借:现金,贷:应收帐款,应收帐款体现贷方余额。实际上该项应收帐就涉及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核算。该笔业务正确的帐务处理是应该根据发票借:现金,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从而核算产品销售利润。如果企业不开出销项发票,产品收入就不会在帐面体现,增值税就会漏交,相应的利润也不能够体现,企业所得税就不会被计算。另外,企业的现金核算也是非常灵活的,类似的业务,记入往来帐中的金额是否真实,或者销项发票虽已开出,但是发票金额是否是如实开具,或者根本就不将该笔现金收入记入财务帐中,现实中上述现象是不能排除的,这一切都将影响到企业收入和利润的核算,从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三)印花税 我们都知道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具有纳税人自行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完成纳税义务的特点。这就要求纳税人要有较高的自觉纳税的法制观念。因为印花税是一种小税,往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企业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也是良莠不齐。 就拿常见的购销合同来说。企业订购生产用原材料(金额省略),支付货款时,企业做如下的帐务处理:借:预付帐款或应付帐款,贷:银行存款;再看,企业购入原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未付,帐务处理如下:借:原材料,贷:应付帐款。这样的业务在企业中是常见的,而且这样的帐务处理似乎也没有什么,实际上这里面就潜在着印花税的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购销业务到底有没有合同?按税法规定,企业应按购销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三缴纳印花税,但是许多企业没有对购销合同进行专门管理,他们通常是按业务的性质,根据自制凭证和发票入帐。企业购什么货,购多少,销什么货,销多少,货款收支又是多少,这一切都由企业自己掌握和处理。即使企业的购销合同有专人负责,而税法规定购销合同印花税的税基是购销合同金额,企业签署多少购销合同,合同金额又有多少,由企业自己掌握。所以企业在计算和申报应纳印花税额的时候,能够留有余地,根据自身觉悟来计算,这样就会出现少申报或不申报印花税的现象。即使企业按规定正常申报并缴纳印花税,税务部门又有什么根据判断其税额的正确性呢?针对这种情况,税务人员不能掌握一个明确的查收依据,势必造成这种税收工作的不准确性。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帐面上的购销金额要远远大于他们所纳税的合同金额,而且能够找出各种理由和借口对其进行解释,没有纳税的那部分的购销金额就真的没有合同吗?这种情况税务部门无法控制。用一个中小型企业来估算,正常经营情况下,年营业收入应达到三千万元左右,如果暂不考虑其购货量,营业收入都按有合同来计算,应上缴的印花税额为九千元左右。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大到整个国家,全年的购销额有多少,应纳税额有多少,入库税额又有多少?这是不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问题。在我们现在这种经济过渡时期,我们的全民纳税意识还没有那么高,我们的税法是不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呢? (四)个人所得税 企业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把应该支付暂时又没钱支付的费用记入 其他应付款 和 应付职工薪酬 帐上。就拿 销售费用 来说,许多企业为了鼓励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持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关系,不同程度的发生一定数量的销售佣金。有的企业由于资金紧张,这种费用有时不能及时兑现,就将费用记入 其他应付款 ,体现欠款。帐务处理如下:借:销售费用,贷 其他应付款。记入应付款中的金额是没有扣除个人所得税的金额。在企业付出该笔费用的时候,根据帐面金额全额支付,这样个人所得税无形之中就被漏掉一块。因为各企业的销售政策五花八门,所以费用核算方也就一一不等,对这样的业务有关部门没有一个专门的规定,所以企业运行起来有一定的随意性。为了避免税务机关的查询,有的企业还将这样的业务挂在 应付职工薪酬 帐上,以奖金的形式发放。我们有没有注意过企业的 应付职工薪酬 中真的只包含职工的工资及其合理的相关费用?有没有注意过其中有多少是不记个人所得税的费用,又有多少是应记个人所得税的费用?应记的个人所得税真的如实核算和上缴了吗?这里面所隐含的问题是不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呢? 二、企业往来帐中税收问题的管理措施 (一) 加强企业往来帐的管理,定期对企业往来帐进行核实,通过函证或其他有效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向税检部门提供核实报告,使企业的往来帐对外有一定的透明度。 (二)完善税收政策,增强执法力度,加强税收管理。加强税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 (三)提高对发票管理的认识,加强对发票的各项管理,重视企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使税款及时缴入国库。 (四)重视企业各种营业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税收政策。 (五)强化国家税收的宏观调控和企业的微观管理相结合。建立一个懂财务、懂税收、高水平、高素质的税务稽查队伍。责任编辑:冠